体佛法师俗名陈国恩,贤首兼慈恩宗第四十二世法脉,台北市贤首禅苑住持。修密法(唐密)秽迹金刚法而成就,实修实证,讲的法义与当代普遍公认已圆寂的大德元音老人讲的一模一样,皆是正法正知见。体佛法师早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,后赴美国伯克莱大学攻读历史学硕士,太平洋大学MBA学位。出家前是得门扬科技董事长,中华数位内容发展协会理事长,2014年受邀到北京大学百年讲堂演讲《金刚经》。
体佛法师讲经最为通俗易懂,直白接地气,直契人心直指本性,是末法时代难得的高僧大德,真正的大善知识,指路明灯,一代明师。不接受任何钱财的供养,他本人也说了凡是与佛法相关的,皆不得用于谋利,他希望他讲的正法能够普传,但任何与钱财相关的绝对不允许,如果其他人私自用他讲经的视频来谋利则因果自负,不办有偿法事,不为名不为利,只为传播正法广渡有缘人,出家前曾以白衣身份讲经,但被一些僧人批判,60岁前得多发性骨癌晚期,后来不治自愈,他说是因与众生的缘分未尽,所以留下身体来继续讲经至今,听说现在有所复发,但仍然坚持站着讲经以示尊重(除非熬不住才坐着,如讲《心经》时)。
体佛法师自小家境富裕,但他从小天生只喜吃素,小时撒谎说在寺庙才能用心读书,所以父母让其一直住在寺庙,早年皈依于广钦老和尚法名“传禅”,后来在美国跟过宣化上人学法,后来因《六祖坛经》才明白真正的佛法是什么。出家前也曾是家财万贯的富豪,但也与人有过官司纠纷,后来双方和解,他本人在讲经时曾多次说真心感恩今生所有遇见的人。讲经时常以“小僧”,“凡夫”自称,从未说过自己开悟。因其以前是教师,所以讲经沿用以前的教学方式,语速稍微有点快,同时也常有问大家“听得懂不懂”的习惯,另一个原因怕听众走神,所以时不时问一下“听得懂不懂”。另外,他也比较担心听众只听一小片段从而断章取义,所以建议看完整的讲经视频。
原文
达摩大师血脉论序
右朝奉郎通判建昌军事赐绯鱼袋任哲作
原人之心,皆具佛性。泛观诸家禅说一切经文,原其至当之理,未有不言自己性中本来真佛。达磨西来,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;盖谓自己真佛,不出一性之中。人人不自委信,所以向外驰求。将谓自性真佛外更有别佛,故诸佛诸祖师说法要人省悟自己本来真佛,不假外求。又缘种种法语泛滥不一,转使学人惑乱本性,无悟入处。惟有达磨血脉论,并黄檗传心法要二说,最为至论。可以即证自己佛性,使人易晓。比之求师访道,钻寻故纸,坐禅行脚,狂费工夫,相去万倍,此非小补。绍兴癸酉见独老人任哲序。
达摩血脉论
渝州华严寺沙门释宗镜校刻
三界混起,同归一心,前佛后佛,以心传心,不立文字。问曰:‘若不立文字,以何为心?’答曰:‘汝问吾即是汝心,吾答汝即是吾心。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?汝若无心因何解问吾?问吾即是汝心,从无始旷大劫以来,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,一切处所,皆是汝本心,皆是汝本佛。即心是佛,亦复如是。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;离此心外觅菩提涅槃无有是处。自性真实非因果。法即是心义,自心是涅槃。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,无有是处。佛及菩提皆在何处?譬如有人以手提虚空得否?虚空但有名,亦无相貌;取不得、舍不得,是捉空不得。除此心外,见佛终不得也。佛是自心作得,因何离此心外觅佛?前佛后佛只言其心,心即是佛,佛即是心;心外无佛,佛外无心。若言心外有佛,佛在何处?心外既无佛,何起佛见?递相诳惑,不能了本心,被它无情物摄,无自由。若也不信,自诳无益。佛无过患,众生颠倒,不觉不知自心是佛。若知自心是佛,不应心外觅佛。佛不度佛,将心觅佛不识佛。但是外觅佛者,尽是不识自心是佛。亦不得将佛礼佛,不得将心念佛。佛不诵经,佛不持戒,佛不犯戒、佛无持犯,亦不造善恶。若欲觅佛,须是见性,见性即是佛。若不见性,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。念佛得因果,诵经得聪明,持戒得生天,布施得福报,觅佛终不得也。若自己不明了,须参善知识,了却生死根本。若不见性,即不名善知识。若不如此纵说得十二部经,亦不免生死轮回,三界受苦,无出期时。昔有善星比丘,诵得十二部经,犹自不免轮回,缘为不见性。善星既如此,今时人讲得三五本经论以为佛法者,愚人也。若不识得自心,诵得闲文书,都无用处。若要觅佛,直须见性。性即是佛,佛即是自在人,无事无作人。若不见性,终日茫茫,向外驰求,觅佛元来不得。虽无一物可得,若求会亦须参善知识,切须苦求,令心会解。生死事大,不得空过,自诳无益。纵有珍馐如山,眷属如恒河沙开眼即见,合眼还见么?故知有为之法,如梦幻等。若不急寻师,空过一生。然即佛性自有,若不因师,终不明了。不因师悟者,万中希有。若自己以缘会合,得圣人意,即不用参善知识。此即是生而知之,胜学也。若未悟解,须勤苦参学,因教方得悟。若未悟了,不学亦得。不同迷人,不能分别皂白,妄言宣佛敕,谤佛忌法。如斯等类,说法如雨,尽是魔说,即非佛说。师是魔王,弟子是魔民,迷人任它指挥,不觉堕生死海。但是不见性人,妄称是佛。此等众生,是大罪人,诳它一切众生,令入魔界。若不见性,说得十二部经教,尽是魔说。魔家眷属,不是佛家弟子。既不辨皂白,凭何免生死。若见性即是佛,不见性即是众生。若离众生性,别有佛性可得者,佛今在何处?即众生性,即是佛性也。性外无佛,佛即是性;除此性外,无佛可得,佛外无性可得。’问曰:‘若不见性,念佛诵经布施持戒精进,广兴福利,得成佛否?’答曰:‘不得。’又问:‘因何不得?’答曰:‘有少法可得,是有为法,是因果、是受报、是轮回法,不免生死,何时得成佛道。成佛须是见性。若不见性,因果等语,是外道法。若是佛不习外道法。佛是无业人,无因果,但有少法可得,尽是谤佛,凭何得成。但有住著一心一能一解一见,佛都不许。佛无持犯,心性本空,亦非垢净。诸法无修无证,无因无果。佛不持戒,佛不修善,佛不造恶,佛不精进,佛不懈怠,佛是无作人。但有住著心,见佛即不许也。佛不是佛,莫作佛解。若不见此义,一切时中,一切处处,皆是不了本心。若不见性,一切时中拟作无作想,是大罪人,是痴人,落无记空中;昏昏如醉人,不辨好恶。若拟修无作法,先须见性,然后息缘虑。若不见性得成佛道,无有是处。有人拨无因果,炽然作恶业,妄言本空,作恶无过;如此之,堕无间黑暗地狱,永无出期。若是智人,不应作如是解。’
问曰:‘既若施为运动,一切时中皆是本心;色身无常之时,云何不见本心?’答曰:‘本心常现前,汝自不见?’
间曰:‘心既见在,何故不见?’师曰:‘汝曾作梦否?’答:‘曾作梦。’问曰:‘汝作梦之时,是汝本身否?’答:‘是本身。’又问:‘汝言语施为运动与汝别不别?’答曰:‘不别。’师曰:‘既若不别,即此身是汝本法身;即此法身是汝本心。’此心从无始旷大劫来,与如今不别;未曾有生死,不生不灭。不增不减,不垢不净,不好不恶,不来不去;亦无是非、亦无男女相、亦无僧俗老少、无圣无凡;亦无佛、亦无众生、亦无修证、亦无因果、亦无筋力、亦无相貌;犹如虚空,取不得、舍不得,山河石壁不能为碍;出没往来,自在神通;透五蕴山,渡生死河;一切业拘此法身不得。此心微妙难见,此心不同色心,此心是人皆欲得见。于此光明中运手动足者,如恒河沙,及乎问著,总道不得,犹如木人相似,总是自己受用,因何不识?佛言一切众生,尽是迷人,因此作业,堕生死河,欲出还没,只为不见性。众生若不迷,因何问著其中事,无有一人得会者,自家运手动足因何不识。故知圣人语不错,迷人自不会晓。故知此难明,惟佛一人能会此法;余人天及众生等,尽不明了。若智慧明了,此心号名法性,亦名解脱。生死不拘,一切法拘它不得,是名大自在王如来;亦名不思议,亦名圣体,亦名长生不死,亦名大仙。名虽不同,体即是一。圣人种种分别,皆不离自心。心量广大,应用无穷,应眼见色,应耳闻声,应鼻嗅香,应舌知味,乃至施为运动,皆是自心。一切时中但有语言道断,即是自心。故云如来色无尽,智慧亦复然。色无尽是自心,心识善能分别一切,乃至施为运用,皆是智慧。心无形相,智慧亦无尽。故云如来色无尽,智慧亦复然。四大色身,即是烦恼,色身即有生灭,法身常住无所住,如来法身常不变异故。经云:众生应知,佛性本自有之。迦叶只是悟得本性,本性即是心,心即是性,性即此同诸佛心。前佛后佛只传心,除此心外,无佛可得。颠倒众生不知自心是佛,向外驰求,终日忙忙;念佛礼佛,佛在何处?不应作如是等见,但知自心,心外更无别佛。经云: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又云:所在之处,即为有佛。自心是佛,不应将佛礼佛;但是有佛及菩萨相貌,忽尔见前,切不用礼敬。我心空寂,本无如是相貌,若取相即是魔,尽落邪道。若是幻从心起,即不用礼。礼者不知,知者不礼,礼被魔摄。恐学人不知,故作是辨。诸佛如来本性体上,都无如是相貌,切须在意。但有异境界切不用采括,亦莫生怕怖,不要疑惑,我心本来清净,何处有如许相貌。乃至天龙夜叉鬼神帝释梵王等相,亦不用心生敬重,亦莫怕惧;我心本来空寂,一切相貌皆是妄见,但莫取相。若起佛见法见,及佛菩萨等相貌,而生敬重,自堕众生位中。若欲直会,但莫取一切相即得,更无别语。故经云: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都无定实,幻无定相。是无常法,但不取相,合它圣意。故经云:离一切相,即名诸佛。
问曰:因何不得礼佛菩萨等?答曰:天魔波旬阿修罗示见神通,皆作得菩萨相貌。种种变化,是外道,总不是佛。佛是自心,莫错礼拜。佛是西国语,此土云觉性。觉者灵觉,应机接物,扬眉瞬目,运手动足,皆是自己灵觉之性。性即是心,心即是佛,佛即是道,道即是禅。禅之一字,非凡圣所测。又云:见本性为禅。若不见本性,即非禅也。假使说得千经万论,若不见本性,只是凡夫,非是佛法。至道幽深,不可话会,典教凭何所及。但见本性,一字不识亦得。见性即是佛,圣体本来清净,无有杂秽。所有言说,皆是圣人从心起用。用体本来空,名言犹不及,十二部经凭何得及。道本圆成,不用修证。道非声色,微妙难见。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,不可向人说也。唯有如来能知,余人天等类,都不觉知。凡夫智不及,所以有执相。不了自心本来空寂,妄执相及一切法即堕外道。若知诸法从心生,不应有执,执即不知。若见本性,十二部经总是闲文字。千经万论只是明心,言下契会,教将何用?至理绝言;教是语词,实不是道。道本无言,言说是妄。若夜梦见楼阁宫殿象马之属,及树木丛林池亭如是等相;不得起一念乐著,尽是托生之处,切须在意。临终之时,不得取相,即得除障。疑心瞥起,即魔摄。法身本来清净无受,只缘迷故,不觉不知,因兹故妄受报。所以有乐著,不得自在。只今若悟得本来身心,即不染习。若从圣入凡,示见种种杂类,自为众生,故圣人逆顺皆得自在,一切业拘它不得。圣成久有大威德,一切品类业,被它圣人转,天堂地狱无奈何它。凡夫神识昏昧,不同圣人,内外明彻。若有疑即不作,作即流浪生死,后悔无相救处。贫穷困苦皆从妄想生,若了是心,递相劝勉,但无作而作,即入如来知见。初发心人,神识总不定;若梦中频见异境,辄不用疑,皆是自心起故,不从外来。梦若见光明出现,过于日轮,即余习顿尽,法界性见。若有此事,即是成道之因。唯自知,不可向人说。或静园林中行住坐卧,眼见光明,或大或小,莫与人说,亦不得取,亦是自性光明。或夜静暗中行住坐卧,眼睹光明,与昼无异,不得怪,并是自心欲明显。或夜梦中见星月分明,亦自心诸缘欲息,亦不得向人说。梦若昏昏,犹如阴暗中行,亦是自心烦恼障重,亦自知。若见本性不用读经念佛,广学多知无益,神识转昏。设教只为标心;若识心,何用看教?若从凡入圣,即须息业养神,随分过日。若多嗔恚,令性转与道相违,自赚无益。圣人于生死中,自在出没,隐显不定,一切业拘它不得。圣人破邪魔,一切众生但见本性,余习顿灭。神识不昧,须是直下便会,只在如今。欲真会道,莫执一切法;息业养神,余习亦尽。自然明白,不假用功。外道不会佛意,用功最多;违背圣意,终日驱驱念佛转经,昏于神性,不免轮回,佛是闲人,何用驱驱广求名利,后时何用?但不见性人,读经念佛,长学精进;六时行道,长坐不卧;广学多闻,以为佛法。此等众生,尽是谤佛法人。前佛后佛,只言见性。诸行无常,若不见性,妄言我得阿耨菩提,此是大罪人。十大弟子阿难多闻中得第一,于佛无识只学多闻,二乘外道皆无识佛,识数修证,堕在因果中。是众生业报,不免生死,远背佛意,即是谤佛众生,杀欲无罪过。经云:阐提人不生信心,杀欲无罪过。若有信心,此人是佛位人。若不见性,即不用取次谤它良善,自赚无益。善恶历然,因果分明。天堂地狱只在眼前,愚人不信,现堕黑暗地狱中;亦不觉不知,只缘业重故,所以不信。譬如无目人,不信道有光明,纵向伊说亦不信,只缘盲故,凭何辨得日光;愚人亦复如是。现今堕畜生杂类,诞在贫穷下贱,求生不得,求死不得。虽受是苦,直问著亦言我今快乐,不异天堂。故知一切众生,生处为乐,亦不觉不知。如斯恶人,只缘业障重故,所以不能发信心者,不自由它也。若见自心是佛,不在剃除须发,白衣亦是佛。若不见性,剃除须发,亦是外道。
问曰:白衣有妻子,淫欲不除,凭何得成佛?答曰:只言见性不言淫欲。只为不见性;但得见性,淫欲本来空寂,自尔断除,亦不乐著,纵有余习,不能为害。何以故?性本清净故。虽处在五蕴色身中,其性本来清净,染污不得。法身本来无受,无饥渴,无寒热,无病,无恩爱,无眷属,无苦乐,无好恶,无短长,无强弱,本来无有一物可得,只缘执有此色身,因即有饥渴寒热瘴病等相,若不执,即一任作。若于生死中得自在,转一切法,与圣人神通自在无碍,无处不安。若心有疑,决定透一切境界不过。不作最好,作了不免轮回生死。若见性,旃陀罗亦得成佛。
问曰:旃陀罗杀生作业,如何得成佛?答曰:只言见性不言作业。纵作业不同,一切业拘不得。从无始旷大劫来,只为不见性,堕地狱中,所以作业轮回生死。从悟得本性,终不作业。若不见性,念佛免报不得,非论杀生命。若见性疑心顿除,杀生命亦不奈它何。自西天二十七祖,只是递传心印。吾今来此土,唯传顿教大乘,即心是佛,不言持戒精进苦行。乃至入水火,登于剑轮,一食长坐不卧,尽是外有为法。若识得施为运动灵觉之性,汝即诸佛心。前佛后佛只言传心,更无别法。若识此法,凡夫一字不识亦是佛。若不识自己灵觉之性,假使身破如微尘,觅佛终不得也。佛者亦名法身,亦名本心,此心无形相,无因果,无筋骨,犹如虚空,取不得。不同质碍,不同外道。此心除如来一人能会,其余众生迷人不明了。此心不离四大色身中,若离是心,即无能运动。是身无知,如草木瓦砾。身是无性,因何运动。若自心动,乃至语言施为运动,见闻觉知,皆是动心动用。动是心动,动即其用。动用外无心,心外无动。动不是心,心不是动。动本无心,心本无动。动不离心,心不离动。动无心离,心无动离,动是心用,用是心动。动即心用,用即心动。不动不用,用体本空。空本无动,动用同心,心本无动。故经云:动而无所动,终日去来而未曾去,终日见而未曾见,终日哮而未曾哮,终日闻而未曾闻,终日知而未曾知,终日喜而未曾喜,终日行而未曾行,终日住而未曾住。故经云: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,见闻觉知,本自圆寂。乃至嗔喜痛痒何异木人,只缘推寻痛痒不可得。故经云:恶业即得苦报,善业即有善报,不但嗔堕地狱,喜即生天。若知嗔喜性空,但不执即业脱。若不见性,讲经决无凭,说亦无尽。略标邪正如是,不及一二也。
颂曰
心心心难可寻,宽时遍法界,窄也不容针。我本求心不求佛,了知三界空无物。若欲求佛但求心,只这心这心是佛。我本求心心自持,求心不得待心知。佛性不从心外得,心生便是罪生时。
偈曰
吾本来此土。传法救迷情。
一华开五叶。结果自然成。
达摩大师血脉论终
原文及译文
《达摩血脉论》,为《少室六门》中的第六门,收在《大正藏》第四十八册、《卍续藏经》第六十三册、《禅宗全书》第一零一册,由佛教东传中华禅宗初祖菩提达摩所作《四观行》 《血脉论》 《悟性论》 《破相论》等四论之一,属于中华佛教禅宗重要经典之一,为历代禅宗祖师所推崇。
《达摩血脉论》
原人之心,皆具佛性。泛观诸家禅说一切经文,原其至当之理,未有不言自己性中本来真佛。达摩西来,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;盖谓自己真佛,不出一性之中。人人不自委信,所以向外驰求。将谓自性真佛外更有别佛,故诸佛诸祖师说法要人省悟自己本来真佛,不假外求。又缘种种法语泛滥不一,转使学人惑乱本性,无悟入处。惟有达磨血脉论,并黄檗传心法要二说,最为至论。可以即证自己佛性,使人易晓。比之求师访道,钻寻故纸,坐禅行脚,狂费工夫,相去万倍,此非小补。
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的存在,都可以归纳到同一个“心”所分别而产生的差异 。过去,现在和未来的佛,都是以心传心,不建立任何文字。
回答:你问我问题时就是你的心在作用,我回答你问题时就是我的心在作用。如果我没有心,怎么能解答你的问题呢?你如果没有心,怎么能问我问题呢?
问吾即是汝心,从无始旷大劫以来,乃至施为运动,一切时中,一切处所,皆是汝本心,皆是汝本佛。
问我问题的就是你的心,从旷久无始以来一直到现在,所有你的行为和活动,无论何时,无论何地,都是你的心在作用,也是你自己的佛性。
除此心外,终无别佛可得;离此心外觅菩提涅盘,无有是处。
所谓「即心即佛」,就是这个道理。除了这个本心之外,没有其他的佛性可得。离开自己的本心佛性去向外寻求菩提涅盘解脱,是一点用处都没有的。
自性真实非因非果。法即是心义,自心是涅盘。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,无有是处。
自己的本心佛性是真实的存在,它不是因也不是果。所有的万法都是心的作用,自己的心原本就是处于涅盘寂静的状态。如果说在我们的本心之外还有佛或是解脱存在,那是不可能的。
佛及菩提皆在何处?譬如有人以手提虚空得否?虚空但有名,亦无相貌;取不得、舍不得,是捉空不得。除此心外,见佛终不得也。
诸佛和解脱在那里呢?这好像有人用手抓取虚空,可以抓得到吗?虚空只是个名词,它是没有形状的。虚空不能被抓取,也不能丢弃,虚空是取舍不得的。除了你的本心以外,想要见到佛性,是永远不可能的。
佛是自心作得,因何离此心外觅佛?前佛后佛只言其心,心即是佛,佛即是心;心外无佛,佛外无心。
成佛是由自己的本心作用而得的,为什么要离开自己的本心向外求佛呢?过去,现在或未来的佛都只谈论本心,心即是佛,佛即是心,心外无佛,佛外无心。
若言心外有佛,佛在何处?心外既无佛,何起佛见?递相诳惑,不能了本心,被它无情物摄,无自由。若也不信,自诳无益。
如果说心外有佛,那么佛在那里呢?心外既然没有佛,那为什么在心外生起了对佛的知见呢?连续错误的观念和见解,是不能通达本心的,反而被外在的假相所控制约束,无法解脱。如果不相信真理而欺骗自己是没有什么好处的。
佛无过患,众生颠倒,不觉不知自心是佛。若知自心是佛,不应心外觅佛。
诸佛本身没有任何不对,是众生自己错误颠倒,不知道自己本心就是佛。如果知道本心是佛,就不该心外求佛了。
佛不度佛,将心觅佛不识佛。但是外觅佛者,尽是不识自心是佛。
佛不必度化同样已经开悟解脱的佛,想用自己的本心向外去寻求成佛,就是不认识自己的本心真佛。向外追寻求佛的人,都是不了解自己本心就是佛性的人。
亦不得将佛礼佛,不得将心念佛。佛不诵经,佛不持戒,佛不犯戒,佛无持犯,亦不造善恶。
佛也不会刻意礼佛,佛也不会刻意将心念佛,佛也不会刻意诵经,佛也不会刻意持戒,佛也不会刻意犯戒,佛没有任何持戒或犯戒的困扰,佛也不会造作任何善业或恶业。
若欲觅佛,须是「见性」,见「性」即是佛。若不见性,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。
如果想找到本心真佛,必须明心见性,明心见性就是成佛了。如果没有明心见性,念佛诵经持斋持戒都无法帮助成佛。
念佛得因果,诵经得聪明,持戒得生天,布施得福报,觅佛终不得也。
念佛得到善因果,诵经得到聪明,持戒会转生天界,布施会得到福报,但是用这些来成佛是不可能的。
如果自己无法明白真理,就必须请教善知识,才能了脱生死轮回的根本。
若不见性,即不名「善知识」。若不如此纵说得十二部经,亦不免生死轮回,三界受苦,无出期时。昔有善星比丘,诵得十二部经,犹自不免轮回,缘为不见性。善星既如此,今时人讲得三五本经论以为佛法是,愚人也。若不识得自心,诵得闲文书,都无用处。
如果没有明心见性,就没资格被叫做善知识。没有明心见性,纵然能把十二部佛经解说得头头是道,还是免不了生死轮回,在三界中受苦,无法解脱。以前有善星比丘熟练读诵十二部佛经,还是落入轮回,就是因为没有见性。连善星比丘都会这样,现在的人,可以把三五部佛经讲得头头是道,就以为那是佛法了,这是愚蠢的人啊。如果不了解自己的本心,纵使能够读诵所有的闲杂文书,一点用处都没有。
若要觅佛,直须见性。性即是佛,佛即是自在人,无事无作人。若不见性,终日茫茫,向外驰求,觅佛元来不得。
如果要成佛,就一定要明心见性。见性就是成佛,佛是凡事自在的人,一切无碍,不生事不造业。如果没有见性,整天庸庸碌碌,茫茫向外求解脱,找到佛性是不可能的的事。
虽无一物可得,若求会亦须参善知识,切须苦求,令心会解。生死事大,不得空过,自诳无益。
虽然知道真理无一物可得,但是要实际解脱还是必须参访善知识,而且要认真苦求,让自己领会理解。这是有关生死轮回的人生大事,不要浪费时间空过,欺骗自己是没有什么好处的。
纵有珍馐如山,眷属如恒河沙,开眼即见,合眼还见么?故知有为之法,如梦幻等。若不急寻师,空过一生。
纵使有美食佳肴和山一样高,亲朋好友和恒河沙一样多,睁开眼睛看得到他们,闭上眼睛还看得到吗?所以要知道有为法的生灭如梦幻泡影一般。如果不急着寻找明师,就空过一生了。
然即佛性自有,若不因师,终不明了。不因师悟者,万中希有。
虽然每个人早已具备佛性,如果没有明师指点,终究不能明白。不靠明师指点而可以自己悟道的人很少,万中希有。
若自己以缘会合,得圣人意,即不用参善知识。此即是生而知之,胜学也。
如果自己可以透过生活中点滴的因缘累积经验,而体会了悟真理大道,那就不用再去请教善知识了。这个就是所谓的天生知道真理,胜于后天的学习。
若未悟解,须勤苦参学,因教方得悟;若自明了,不学亦得;不同迷人,不能分别皂白,妄言宣佛法,谤佛忌法。
如果不能开悟解脱,就应该努力勤苦的去参访学习,透过各种的教导来开悟。如果自己已经明白真理,不用学习是可以的。不像没开悟的人,不能分清楚是非青红皂白,狂妄的说自己在宣扬佛法,不知道自己正在毁谤佛法。
如斯等类,说法如雨,尽是魔说,即非佛说。师是魔王,弟子是魔民,迷人任它指挥,不觉堕生死海。
像这样没开悟的人,尽管说了和雨水一样多的法理,全部都属于魔说的法,这不是佛说的法。老师是魔王,弟子是魔民,迷惑的人让他随意操纵指挥,不自知的堕落在生死轮回的大海。
但是不见性人,妄称是佛。此等众生,是大罪人,诳它一切众生,令入魔界。若不见性,说得十二部经教,尽是魔说。魔家眷属,不是佛家弟子。既不辨皂白,凭何免生死。若见性即是佛,不见性即是众生。
没有明心见性的人,狂妄自称是佛,这种人是大罪人。因为他欺骗一切众生,让他们堕入魔界。如果没有明心见性,纵使能够宣说佛教十二部经典,内容也全都是魔说的法。魔家的眷属,不是佛家的弟子,不能分别是非青红皂白,又凭什么能解脱生死呢?如果明心见性就是成佛,不能明心见性的就是一般人。
若离「众生性」,别有佛性可得者,佛今在何处?即众生性,即是佛性也。性外无佛,佛即是性;除此性外,无佛可得,佛外无性可得。
如果离开众生性,另外还有佛性的话,那佛现今在哪里呢?所以众生性就是佛性。而佛性外没有佛,佛就是佛性。除了这个佛性外,没有其他的佛,佛外也没有佛性可得。
问曰:若不见性,念佛、诵经、布施、持戒、精进,广兴福利,得成佛否?
问题:如果没有明心见性,透过念佛、诵经、布施、持戒、精进,累积福报,可以成佛吗?
答曰:有少法可得,是有为法,是因果,是受报,是轮回法,不免生死,何时得成佛道?成佛须是见性,若不见性,因果等语,是外道法。若是佛,不习外道法。
回答:若有一法可得,就是有为法,就有因果,就会受报,就落入轮回,就有生死,到什么时候才能成佛呢?成佛必须明心见性,如果没有见性,任何的因果循环报应等等话题,都是外道邪法。成佛是不修行外道邪法的。
佛是无业人,无因果。但有少法可得,尽是谤佛,凭何得成。但有住着一心一能一解一见,佛都不许。
佛是不受业力控制的人,也超越因果的影响。如果说成佛有任何一法可得,那就是谤佛,凭借外道法怎么能成佛呢?只要落入任何一个心念、一个能所、一个见解、一个知见,成佛都是不许可的。
佛无持犯,心性本空,亦非垢净,诸法无修无证,无因无果。佛不持戒,佛不修善,佛不造恶,佛不精进,佛不懈怠,佛是无作人。
佛没有持戒或犯戒的困扰,因为佛的心性原本空寂,佛也不执着分别污秽或清净,对于诸法也没有修行或印证的念头,也不落入因果报应的影响。佛不刻意持戒、修善、造恶、精进、懈怠,佛不染着一切法,不造作一切业。
但有住着心。见佛即不许也。佛不是佛,莫作佛解。若不见此义,一切时中,一切处处,皆是不了本心。
只要心有所住着,就不可能成佛。心外的佛不是佛,不要认为心外有佛。如果不了解这个真义,无论任何时间,任何地点,都无法了达本心。
若不见性,一切时中,拟作无作想,是大罪人,是痴人,落无记空中;昏昏如醉人,不辨好恶。若拟修无作法,先须见性,然后息缘虑。若不见性得成佛道。无有是处。有人拨无因果。炽然作恶业,妄言本空,作恶无过;如此之人,堕无间黑暗地狱,永无出期。若是智人,不应作如是见解。
如果没有明心见性,在任何时间,想要做到不造业,这个是大罪人,是愚痴人,落入错误的无记空观念。头脑昏庸如同酒醉的人,不能辨别好坏对错。如果要修行无作法,必须先明心见性,然后止息攀缘心和杂乱思虑。如果不见性而能够成佛,那是不可能的。有些人认为没有因果,所以肆无忌惮的造作恶业,狂妄的说一切本空,作恶不会有过错;这样的人,会堕入无间黑暗地狱,永远无法解脱。如果是有智慧的人,不会做这样的见解。
问曰。既若施为运动。一切时中。皆是本心。色身无常之时。云何不见本心。
问题:既然说任何的身心活动,任何时间,都是本心佛性的运作展现。那么人的色身因为无常而死去时,为什么没看见这个本心佛性呢?
师曰。既若不别。即此身是汝本法身。即此法身是汝本心。
师说:既然没有差别,这个梦里的身就是你自己本来的法身。这个法身就是你的本心。
此心从无始旷大劫来。与如今不别。未曾有生死。不生不灭。不增不减。不垢不净。不好不恶。不来不去。亦无是非。亦无男女相。亦无僧俗老少。无圣无凡。亦无佛。亦无众生。亦无修证。亦无因果。亦无筋力。亦无相貌。犹如虚空。取不得。舍不得。山河石壁不能为碍。出没往来。自在神通。透五蕴山。渡生死河。一切业拘此法身不得。
这个本心从无始旷大劫以来,到了现在并没有任何不同,从来没有生死,一直是不生不灭,不增不减,不垢不净,不好不恶,不来不去,也没有是非,也没有男女相,也没有僧俗老少,非圣非凡,也无佛,也无众生,也无修证,也无因果,也没有任何力量,也没有相貌。好像虚空一样,取不到,丢不掉。山河石壁不能阻碍它。出没往来,自在神通,通过五蕴山,渡过生死河。一切的业力无法影响这个法身。
此心微妙难见。此心不同色心。此心是人皆欲得见。于此光明中。运手动足者。如恒河沙。及乎问着。总道不得。犹如木人相似。总是自己受用。因何不识。
这个本心微妙幽深的难以见到,本心不同于色身肉体的心,人人都想要见到本心。在光天化日下,举手投足,用四肢动作的人,多的如恒河沙一样数不清,但是问他们能不能看到这个本心,都是说没办法,就好像木头人一样无知觉。这个本心是自己受用才能运动的,为什么自己却不知道呢?
佛言。一切众生尽是迷人。因此作业。堕生死河。欲出还没。只为不见性。众生若不迷。因何问着其中事。无有一人得会者。自家运手动足。因何不识。故知圣人语不错。迷人自不会晓。故知此难明。唯佛一人能会此法。余人天及众生等尽不明了。
佛说,一切众生都是迷惑的人,因为不见本心,才会造业,堕入生死轮回大河,想要逃出轮回,结果又被淹没,都是因为不见性的缘故。如果众生不是迷惑的,为什么问到本心这个事,都没有一个晓得的人?自己可以运动手脚都是因为本心,为什么却不认识本心?所以知道圣人说的没错,迷失的人自己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迷失,所以了解本心很难,只有佛一人能够理解这个事情,剩下的天界,人界和其他众生,全部不明了。
若智慧明了。此心号名法性。亦名解脱。生死不拘。一切法拘他不得。是名大自在王如来。亦名不思议。亦名圣体。亦名长生不死。亦名大仙。名虽不同。体即是一。
如果有大智慧就可以明了,本心叫做法性,也叫做解脱,生死轮回无法影响它,一切万法无法影响它,也叫做大自在王如来,也叫做不思议,也叫做圣体,长生不死或是大仙。虽然称呼的名字不同,但是本体是同样一个。
圣人种种分别。皆不离自心。心量广大。应用无穷。应眼见色。应耳闻声。应鼻嗅香。应舌知味。乃至施为运动。皆是自心。
圣人对种种万法的分别,都不离开自己本心。本心的心量非常广大,应用层面无穷无尽。用在眼睛就看见色相,用在耳朵就听闻声音,用在鼻子就嗅闻香味,用在舌头就品尝百味,乃至于用在一切行为运动,都是自心作用的展现。
一切时中但有语言道断,即是自心。故云如来色无尽,智慧亦复然。色无尽是自心,心识善能分别一切,乃至施为运用,皆是智慧。心无形相,智慧亦无尽。故云如来色无尽。智慧亦复然。
任何时刻只要有言语无法形容的微妙境界,就是你的自心展现。所以说“如来色无尽,智慧亦复然“。由自心生出的万物万法是无穷无尽的,而心的意识能够善巧分别一切万事万物,乃至一切行为运动,都是属于智慧。自心是没有形相,智慧没有穷尽。所以说 ‘如来色无尽,智慧亦复然’
四大色身,即是烦恼,色身即有生灭,法身常住无所住,如来法身常不变异故。经云:众生应知,佛性本自有之。迦叶只是悟得本性,本性即是心,心即是性,性即此同诸佛心。前佛后佛只传此心,除此心外,无佛可得。颠倒众生不知自心是佛,向外驰求,终日忙忙;念佛礼佛,佛在何处?不应作如是等见,但知自心,心外更无别佛。
由地水火风四大组成的色身就是烦恼,因为色身有生灭,而法身恒常存在于无所住之处,自性如来法身是恒常而永不变异。所以佛经说:众生应该知道,自己本自具足佛性。迦叶见佛祖拈花微笑,悟得不生灭的本性,本性就是自心,自心就是佛性,佛性就等同于诸佛本心,前佛后佛只传承这个本心。除了这个本心之外,无佛可得。颠倒的众生不知道自心就是佛,一直向外汲汲追求,终日忙碌,不停念佛礼佛,而佛在哪里呢?不应该有如此的知解,要知道自心即佛,心外更无他佛。
经云: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又云:所在之处,即为有佛。自心是佛,不应将佛礼佛;但是有佛及菩萨相貌,忽尔见前,切不用礼敬。我心空寂,本无如是相貌,若取相即是魔,尽落邪道。若是幻从心起,即不用礼。礼者不知,知者不礼,礼被魔摄。恐学人不知,故作是辨。
佛经说: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又说:所在之处,即为有佛。自心就是佛,不需用自性佛礼拜外佛。如果有佛菩萨法相忽然现前,千万不必顶礼。自性原本空寂,本来就没有佛菩萨的相貌,如果着相取相就是着魔,落入邪道。这些幻相由心而生,本来就不用顶礼。顶礼的人不了解真相,有智慧的人不会去顶礼,如果顶礼的话可能会被魔道摄受控制。唯恐学道的人不知,因此告知可以这样辨别。
诸佛如来本性体上,都无如是相貌,切须在意。但有异境界切不用采括,亦莫生怕怖,不要疑惑,我心本来清净,何处有如许相貌。乃至天龙夜叉鬼神帝释梵王等相,亦不用心生敬重,亦莫怕惧;我心本来空寂,一切相貌皆是妄见,但莫取相。若起佛见法见,及佛菩萨等相貌,而生敬重,自堕众生位中。若欲直会,但莫取一切相即得,更无别语。故经云: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,都无定实,幻无定相,是无常法,但不取相,合它圣意。故经云:离一切相,即名诸佛。
诸佛如来本体空寂,没有这些假相,千万要注意。只要有奇怪的境界发生,千万不要理睬,也不必害怕,不要被疑惑。自心本来清净,哪里会有这些假相呢?乃至天龙夜叉鬼神帝释梵王等等外相,也不必心生敬重,不必害怕恐惧。自心本来空寂,一切的相貌都是虚妄的所见,千万不要取相。如果生起对佛的知见,对法的知见或执取了佛菩萨的形象,心生敬重,自己就堕落到众生的位阶。如果要直接会见到佛菩萨,只要不取一切相就可以了,更没有其他的方法。所以佛经说:凡所有外相,皆是虚妄,都没有恒常实体,虚幻没有恒常实相,这就是是无常法。只要不取相,就符合真理。所以佛经说:离一切相,即名诸佛。
答曰:天魔波旬阿修罗示见神通,皆作得菩萨相貌。种种变化,是外道,总不是佛。
回答:天魔波旬和阿修罗等等有神通都可以变作佛菩萨的相貌,这些外相的种种变化,都是心外求法的外道,都不是佛道。
佛是自心,莫错礼拜。佛是西国语,此土云觉性。觉者灵觉,应机接物,扬眉瞬目,运手动足,皆是自己灵觉之性。性即是心,心即是佛,佛即是道,道即是禅。禅之一字。非凡圣所测。
佛就是自己本心,千万不要顶礼膜拜错误的对象。佛是印度用语,在中国叫觉性。觉是灵觉,接物处世,扬眉瞬目,运手动足,都是用自己灵觉之性。而性就是心,心就是佛,佛就是道,道就是禅,“禅” 这一个字,不是凡人圣人可以臆测的。
又云:见本性为禅。若不见本性,即非禅也。假使说得千经万论,若不见本性,只是凡夫,非是佛法。至道幽深,不可话会,典教凭何所及。但见本性,一字不识亦得。见性即是佛,圣体本来清净,无有杂秽。所有言说,皆是圣人从心起用,用体本来空,名言犹不及,十二部经凭何得及。
达摩大师又说,见了本性就是禅;若不见本性,就不是禅。纵使一个人可以讲解千经万论,如果不见本性,就只是凡夫说法,不是佛法。至理真道的幽深玄奥,是无法用言语领会的。经典的文字,又凭什么完整表达真道的境界呢?只要见到本性,不认识字也没关系。见性就是成佛,神圣的本体本来就是清净的,没有任何染污。所有的言教说法,都是圣人由本心触发妙用而生,而妙用的本体本来就是空幻的。文字和语言都无法形容了,三藏十二部经典凭什么就可以呢?
道本圆成,不用修证。道非声色,微妙难见。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,不可向人说也。唯有如来能知,余人天等类,都不觉知。凡夫智不及,所以有执相。不了自心本来空寂,妄执相及一切法即堕外道。若知诸法从心生,不应有执,执即不知。
真道本来就是圆融天成,本自具足,不用再刻意修证。道不是声音或色相,真道微妙难见。修道好像各人喝水,滋味冷暖只有自己知道,无法向人说明。只有佛才了解道的境界,其他的人天众生等等,都无法知道。凡夫的智慧还没到达“道”的境界,所以会执取外相,不了解自心本性原来空寂,妄想执着外相和一切法,就会落入外道。如果知道诸法从心生,就不应该产生执着,如果执着就是不了解真理,没有智慧。
若见本性,十二部经总是闲文字。千经万论只是明心,言下契会,教将何用?至理绝言;教是语词,实不是道。道本无言,言说是妄。
如果明心见性,三藏十二部经都算是多余的文字。千经万论都是用来帮助明心见性的,只要当下领会契入真理,教理就可以不用了。至高无上的真理是无法用言语文字形容的,教理是语词,并不是真理。真道本无言,如有言说都是属于虚妄的。
若夜梦见楼阁宫殿象马之属,及树木丛林池亭如是等相,不得起一念乐着,尽是托生之处,切须在意。临终之时,不得取相,即得除障。疑心瞥起,即魔摄。法身本来清净无受,只缘迷故,不觉不知,因兹故妄受报。所以有乐着,不得自在。只今若悟得本来身心,即不染习。若从圣入凡,示现种种杂类,自为众生,故圣人逆顺皆得自在。一切业拘他不得,圣成久有大威德,一切品类业,被他圣人转,。天堂地狱无奈何他。
如果晚上梦见宫殿,楼阁,象马,树木,丛林,池亭等等景象,不可以生起任何喜欢贪着的念头,否则这些都是轮回转世托生的地方,一定要注意。临终的时候,不可以执取任何景象,就可以破除障碍。只要有任何怀疑的心念生起,就会被魔道摄受。法身本来就清净无染污,只因为一念无明而迷失,不知本自具足佛性,因为这样而无端受报。所以有贪着喜好就不得自在。如果当下证悟本来清净身心,就不会再沾染各种习气了。如果明心见性的圣人降入凡间,化身为众生,示现各式各样的方便随缘度化,所以圣人顺应无为,在顺逆各种环境下都得到自在,一切业力无法影响他。明心见性的圣人,时间久了之后会有大威德神力,一切各式各样的业力,都会被圣人自在运转,无论是天堂或地狱,都奈何不了他。
凡夫神识昏昧,不同圣人内外明彻,若有疑即不作,作即流浪生死,后悔无相救处。贫穷困苦皆从妄想生,若了是心,递相劝勉,但无作而作,即入如来知见。
凡人神识昏昧,不像圣人内外明彻。凡人如果任何事心生疑惑就不要去作,因为可能作了就流浪于生死轮回中,到时候后悔了也没有办法挽救。人生的贫穷困苦都是从妄想中生出来的,如果能够了悟本心空寂,将这个真理互相教导勉励,内在无所作为,外在随顺因缘,一切随遇而安,随时安住于自性,就契入如来的知见。
初发心人,神识总不定;若梦中频见异境,辄不用疑,皆是自心起故,不从外来。梦若见光明出现,过于日轮,即余习顿尽,法界性见。若有此事,即是成道之因。唯自知,不可向人说。或静园林中行住坐卧,眼见光明,或大或小,莫与人说,亦不得取,亦是自性光明。或夜静暗中行住坐卧,眼睹光明,与昼无异,不得怪,并是自心欲明显。或夜梦中见星月分明,亦自心诸缘欲息,亦不得向人说。梦若昏昏,犹如阴暗中行,亦是自心烦恼障重,亦可自知。
刚发心修行的人,神识总是不稳定。如果梦中常常见到异象,不要怀疑,都是由自己内心习性产生的,不是由外面来的。如果梦到光明出现,比太阳还亮,就代表修行者剩下的习气灭除,开始显现法性了。如果有这种现象,就是成道之因缘和预兆。但是自己知道就好,不需要向别人说。有的人在静园林中行住坐卧,眼睛看到光明,有的大有的小,不要向别人说出来,也不可以执着取相,这个也是自性的光明。有的人在夜晚宁静黑暗中行住坐卧,看到光明,和白天一样,不必觉得奇怪,这个也是自性光明的显现。有的人晚上在梦中看到星月分明,也是代表自心的种种因缘快止息了,也不要向人说。做梦如果昏昏沉沉,好像在阴暗中行走,这个是自心烦恼障重,自己可以判断了解。
若见本性,不用读经念佛,广学多知无益,神识转昏。设教只为标心,若识心,何用看教?若从凡入圣,即须息业养神,随分过日。若多嗔恚令性转与道相违,自赚无益。
如果照见本心本性,就不需要再读经念佛,这时广学多闻反而没有好处,会让神识转为昏昧。所有教理的设立,都是为了标示出本心。如果已经识自本心,何须再看经学教呢?凡人见性入圣界后,必须停止造业,长养心神,随缘尽分过日子。如果嗔恚心太重,会让心性转变和正道相违背,自己欺骗自己是没有好处的。
圣人于生死中,自在出没,隐显不定,一切业拘他不得。圣人破邪魔。一切众生但见本性,余习顿灭,神识不昧,须是直下便会,只在如今。欲真会道,莫执一切法,息业养神,余习亦尽,自然明白,不假用功。外道不会佛意,用功最多;违背圣意,终日驱驱念佛转经,昏于神性,不免轮回;
圣人在生死轮回中自在的出没,不刻意隐藏或显露自己,一切业力无法影响他。圣人已经破除了所有的邪见和魔障。一切众生只要见到本性,所有剩下的习性就会顿时消灭,神识清楚而不昏昧,见性必须是当下就领会,当下就是现在此时此刻。如果真的要领会真道,不要执着一切法,息业养神,把剩余的习气除尽,自然就明白,不需要刻意用功。外道不理解佛说真义,用功最多,违背了佛说的无为真义,整天辛苦忙碌念佛转经,反而蒙蔽自己,让神识昏昧,免不了生死轮回。
佛是闲人,何用驱驱广求名利,后时何用?但不见性人,读经念佛,长学精进;六时行道,长坐不卧;广学多闻,以为佛法;此等众生,尽是谤佛法人。
佛是悠闲安逸的人,不用辛苦忙碌广求名利,名利在人死了以后有什么用呢?不见性的人,读经念佛,常学精进,日夜行道,长坐不卧,广学多闻,以为这个就是佛法。这些众生,都是误解佛法的人。
前佛后佛,只言见性。诸行无常,若不见性,妄言我得阿耨菩提,此是大罪人。十大弟子中阿难多闻第一,于佛无识只学多闻,二乘外道皆无识佛,识数修证,堕在因果中;是众生业报,不免生死。违背佛意,即是谤佛众生,杀却无罪过。经云:阐提人不生信心,杀却无罪过。若有信心,此人是佛位人。若不见性,即不用取次谤他良善,自赚无益。善恶历然,因果分明。
前佛后佛都只谈明心见性,诸行无常。如果不见性,妄说自己证得无上正等正觉,这个是大罪人。佛陀十大弟子中阿难是多闻第一,但是不了解自性佛,只学了多广见闻。二乘外道也都不了解自心即佛,他们观察世间万物相法来修证,还是落入因果中;这是众生的果报,还是免不了生死,违背了真正的佛意,是误解佛法的众生,杀了这些人都没有罪过(请小心解读理解原意)。佛经云:无善根的人对佛法没有信心,杀了没有罪过(请小心解读理解原意)。如果对佛法有信心,此人必定成佛。如果没有见性,不要随便批评别人的德行是否善良,自己欺骗自己没有用。是善是恶,冥冥中自然历然在目,因果分明不差。
天堂地狱只在眼前,愚人不信,现堕黑暗地狱中,亦不觉不知,只缘业重故,所以不信。譬如无目人,不信道有光明,纵向伊说亦不信,只缘盲故,凭何辨得日光;愚人亦复如是,现今堕畜生杂类,诞在贫穷下贱,求生不得,求死不得。虽受是苦,直问着亦言我今快乐,不异天堂。故知一切众生,生处为乐,亦不觉不知。如斯恶人,只缘业障重故,所以不能发信心者,不自由他也。若见自心是佛,不在剃除鬓发,白衣亦是佛。若不见性,剃除须发,亦是外道。
天堂地狱的报应就在眼前,但是愚痴的人不相信,连自己身处在黑暗地狱里,也不知不觉,就是因为业障太重了,所以不相信事实。好像盲人不相信世上有光明,就算告诉他,他也不相信,只因为他眼睛瞎了,无法看到日光。愚痴的人也是一样,已经转世堕入畜生杂类,或是出生贫穷下贱,过着求生不得,求死不得的日子。虽然受到痛苦的果报,但是问他时,还自我感觉良好,说自己很快乐,好像在天堂一样。所以知道一切众生,都以为他们生活的地方是快乐天堂,对于人生真正的痛苦不知不觉。像这样背负恶业的人,因为业障深重,所以对佛法真理无法生出信心。也由不得他自己。如果照见本心就是成佛,重点不是出家剃除须发,在家居士也可成佛。如果没有见性,剃除须发出家也是心外求法的外道。
问:在家居士有妻子,没有断除淫欲,凭什么可以成佛呢?
答曰:只言见性,不言淫欲,只为不见性,但得见性。淫欲本来空寂,自尔断除,亦不乐着,纵有余习,不能为害。何以故?性本清净故。虽处在五蕴色身中,其性本来清净,染污不得。法身本来无受,无饥无渴,无寒热,无病,无恩爱,无眷属,无苦乐,无好恶,无短长,无强弱,本来无有一物可得;只缘执有此色身因,即有饥渴寒热瘴病等相,若不执,即一任作为。若于生死中得大自在,转一切法,与圣人神通自在无碍,无处不安。若心有疑,决定透一切境界不过,不作最好,作了不免轮回生死。若见性。旃陀罗亦得成佛。
回答:成佛的关键只在见性,不谈淫欲,因为淫欲和见性无关。只要见性了,就马上知道淫欲本来空寂,自然也就断除,更不会贪乐执着,纵使还有剩余的淫欲习惯,也不会危害。为什么呢?因为自性原本清净。虽然处在五蕴色身内,但是自性本来就是清净,无法被染污。清净法身本来就不受,无饥无渴,无寒无热无病,无恩爱,无眷属,无苦乐,无好恶,无短长,无强弱,无任何一物可得。只因为执着这个色身缘故,就有了饥渴寒热瘴病等相。如果不着相,则可随顺任意作为。就于生死中得大自在,转一切法,与圣人一样神通自在无碍,到处安逸自在。如果内心有任何怀疑,绝对无法穿透任何境界,这时没有作为最好,造业了不免要生死轮回。如果明心见性,最低贱层级的人也可以成佛。
答曰:只言见性,不言作业。纵作业不同,一切业拘不得。从无始旷大劫来,只为不见性,堕地狱中,所以作业轮回生死。从悟得本性,终不作业。若不见性,念佛免报不得,非论杀生命。若见性疑心顿除,杀生命亦不奈他何。
答:要成佛只论见性,不谈造业,纵使造了各种不同的业,一切的业力都无法影响见性的人。从无始旷大劫来,人们只因为没有见性,堕入地狱果报中,所以造业而轮回生死。只要悟得本性,就终止造业了。如果没有见性,念佛也不能免除业报,见性成佛的重点不在于杀生。如果见性了,所有的疑惑都顿时消除,杀生的业报也无法影响他。
自西天二十七祖,只是递传心印。吾今来此土,唯传顿教大乘,即心是佛,不言持戒精进苦行。乃至入水火,登于剑轮,一食长坐不卧,尽是外道有为法。若识得施为运动灵觉之性,汝即诸佛心。前佛后佛只言传心,更无别法。若识此法,凡夫一字不识亦是佛。若不识自己灵觉之性,假使身破如微尘,觅佛终不得也。
由佛陀以来二十七位祖师,都是以心传心。我现今来到中国,只有传授大乘顿教,自心就是佛,不谈持戒精进苦行,乃至神通可以入水火,身体登剑轮,或是一食长坐不卧,这些都是外道的有为生灭法。如果认识到自己平常动作和运动中的灵觉之性,你的心就等同于诸佛的心。前佛后佛只言传心,更无别法。如果知道了这个方法,一字不识的凡夫也可以成佛。如果不识自己灵觉之性,假使肉身破碎如微尘,还是找不到佛性。
佛者亦名法身,亦名本心,此心无形相,无因果,无筋骨,犹如虚空,取不得;不同质碍,不同外道。此心除如来一人能会,其余众生迷人不明了。此心不离四大色身中,若离是心,即无能运动。是身无知,如草木瓦砾。身是无性,因何运动?若自心动,乃至语言施为运动,见闻觉知,皆是动心动用。动是心动,动即其用。动用外无心,心外无动。
佛性又称为法身,也叫作本心。这个心没有形相,没有因果,没有筋骨,好像虚空一样,取不得,不是有形的物质,也不是外道的有为生灭法。这个本心除了佛能体会,其余的众生迷失不明白。本心没有离开色身,如果色身没有本心,就不能运动,色身本身没有知觉,好像草木瓦砾一样,色身本身没有了灵性,凭什么运动呢?如果本心动了,才会产生言语行为等等作用。所有的见闻觉知,都是心动后而起作用的。真正的动是指本心在动,而身心的活动是本心动了的作用。在身心活动外并没有其它本心可以发生活动,而本心之外也不可能产生其他的身心活动作用。
身心活动并不是本心,本心也不是身心活动。身心活动作用中是没有包含任何心念的,本心原本就是如如不动。
动不离心,心不离动。动无心离,心无动离。动是心用,用是心动。动即心用,用即心动。
但是身心活动不能离开本心,本心的展现也不能离开身心活动。身心活动没有了,本心自然远离活动;本心如如不动,自然也不会产生任何身心活动。身心活动是本心的作用,作用是因为本心动念了。只要有活动就是本心作用,只要心有作用了就表示有起心动念。
不动不用,用体本空。空本无动,动用同心,心本无动。
没有活动就没有作用,作用的本体本心原本就是空寂的。空寂中本来就没有任何活动,活动和作用都是出自本心,本心原本就是如如不动。
故经云:动而无所动,终日去来而未曾去,终日见而未曾见,终日笑而未曾笑,终日闻而未曾闻,终日知而未曾知,终日喜而未曾喜,终日行而未曾行,终日住而未曾住。故经云: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,见闻觉知,本自圆寂。
所以佛经云:身心有活动但是本心无所动,整天身心来去但是本心未曾动过,整天身心见闻很多但是本心无所见,整天身心欢笑但是本心未曾笑,整天身心听闻但是本心未曾闻,整天身心在知觉而本心未曾知,整天身心欢喜而本心未曾喜,整天身心在行动但是本心未曾行,整天身心安住而本心未曾住。所以菩萨璎珞本业经说:究竟之真理,用尽言语仍然无法形容,用尽所有心念也仍然不可思量。所有的见闻觉知,本来就是圆满寂静的。
乃至嗔喜痛痒何异木人,只缘推寻痛痒不可得。故经云:恶业即得苦报。善业即有善报,不但嗔堕地狱,喜即生天。若知嗔喜性空,但不执即业脱。若不见性,讲经决无凭,说亦无尽。略标邪正如是。不及一二也。
乃至于嗔恨喜乐痛苦搔痒等等感觉和木头人其实没什么不同,因为推寻痛痒不可得。所以佛经说:恶业即得苦报。善业即有善报。不但嗔恨心会堕地狱,欢喜心会生天界。如果知道嗔恨欢喜的本性空寂,但是不执着于嗔恨欢喜,就可以解脱业力。如果不见性,讲经说法绝对没有根据。说了这些法理还是没有说尽,只是大略指出邪法正法的内容,内容还不到全部的一二成。
要想成佛,去求自心,不要去求佛,三界本来空无一物,哪里有什么佛。
只有自心才是佛。我们的心不用刻意去求,佛性人人都有,求心是找不到的,心只有在作用处才能领悟,才能知道他在哪个地方,佛性不是从心外得到的,如果生起妄念,罪过就生了。
达摩说,我来东土的原因是传佛心印,救助迷惑的众生。
“一花开五叶”是指从达摩到六祖慧能,传了五代,也比喻六祖后,禅宗分成五家,临济宗、曹洞宗、法眼宗、云门宗、沩仰宗。